圆盘经济崩坏了吗?

动画制片人里见哲朗谈“圆盘经济模型”的崩坏与未来

Business|LIAR2017年1月26日 6时30分

围绕动画、声优情报访谈的新媒体Nizista前不久开通了个“大师讲坛”专栏,作为专栏开通的纪念第1弹,请到了著名的动画制片人里见哲朗。讲述了在动画制作的最前线,动画经济的现在究竟如何。Animata借此在春节假期前的最后一天,将本文转述给各位读者,从基础了解下动画经济模型与动画市场。原文链接

首先简单介绍下里见哲朗是何等人物。里见哲朗是动画制片公司Barnum Studio的创办人兼社长、《石膏Boys》《亚尔斯兰战记》《乌冬面国的金色毛毬》等动画的制作公司LIDENFILMS董事长,从《银河天使》以来,一直以制片人的身份站在动画制作的最前线。参与动画制作的同时也在东京高円寺经营一家咖啡厅“cafe apatment”,由于对音乐与画质的追求,自身也是以为不折不扣的圆盘收藏家。所以这些话从他嘴里说出来那是最好不过。


圆盘经济的历史

首先我们经常说的圆盘是啥,顾名思义就是通常动画贩卖的两个载体DVD 或Blu-ray Disc(BD,蓝光DVD)的俗语,圆盘这个叫法现在找不到出处,目测来自2ch。

标题的“圆盘经济”指的就是现今动画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市场,利用DVD、BD等的贩卖手段来回收制作费。无论是在海外还是在国内,都有不少这样的“销量厨”,因为这是唯一可以查到和看到的数字,因此通过“贩卖圆盘来回收制作费”也就成了不少动画迷、“销量厨”之间的共识,真是这样吗?当然不是。

虽然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还是得从头说起。

早在电视动画的起源1963 年1月开播的《铁臂阿童木》时候,电视动画主要靠博得“收视率”来吸引赞助商,电视台通过贩卖广告档给赞助商,赞助商则通过广告贩卖玩具、零食、文具等商品给观众,最早的动画经济模型因此成立。

1970 年代类似《宇宙战舰大和号》《机动战士高达》这样的面向儿童、大人的热门作品层出不穷,这个经济模型慢慢地开始壮大。那会儿也是录像带的黎明时期,当时的录像带还是索尼的大型U-matic。之后,VHS、beta等家用录像机开始普及,也就正式有了以电影为中心的影像贩卖(租赁)的买卖。随波逐流,到了80年代,就开始有了“贩卖动画(アニメそのものを売る)”这个概念,也就是动画以动画本身来赚钱,以卖实体为主要回本方式的商业模式确立。

贩卖动画影像制品的公司叫Videogram Maker,直译就是录像制品(影碟)制造商。这类厂商就专门靠贩卖影碟营生,或者是电视上放过的动画或者是原生(原创)影像录音带,后者就是OVA,封装起来做成实体的商品进行买卖。也就开启了动画录像经济的时代就此开幕。

OVA 这样的手法给整个动画经济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了90年代“拿不到收视率”的深夜电视动画经济。


圆盘经济模型的背景与危机

90 年代电视动画的变化非常大,最大的变化就是其制作方式——制作委员会(製作委員会,日文里制作和製作的意义不同,这里为了方便阅读统一用制作)方式的普及(这类话题以前也说的不在少数了,大家可以通过标签或者站内搜索找找看)。和OVA相比,电视动画的制作话数多,投资金额也就增加了,为了方便多家投资公司、制作费的调配,制作委员会方式也就成立了。现在的动画,尤其是深夜动画,几乎是通过制作委员会方式来制作。

不仅动画这样,不少时代剧、棒球直播现在有些综艺节目也都利用制作委员会方式制作。现在你在黄金时段打开日本电视,几乎是综艺节目。但在2、30年前,那会儿还有电视剧、棒球、时代剧、歌唱节目也有动画。但这些节目的收视率越来越不景气,没了收视率就没了赞助商,没了赞助商就没钱,没钱就别想做节目,优胜劣汰的结果就是现在黄金时段几乎只剩综艺。和做生意的道理一样,地段(档期)不同,前来购买的客人(收视率)也就不同,卖得出去就继续在这经营,商品卖得不好店面也就租不起了,只好换到其他地方。

这些没有综艺节目来得卖座的节目,就只好换到其他便宜又没人看的档期,如今只有靠游戏、玩具事业的动画才有能力在晨间档和傍晚播出,其他自然而然地就到深夜档去了(当然说档期不能拿TOKYO MX来说事,TOKYO MX的动画很多但它仍是地方台,靠的是制作委员会购买档期在电视台播出,例外的比如在傍晚播出的《怪盗Joker》这是TOKYO MX自己投资的片)。

动画本来拿不到高收视率被转移到了深夜,按道理说数量应该减少,没想到在那之后反而递增。造成这逆行的便是“圆盘经济模型”,也是当时最大的收入源。

这样的经济模型持续了20多年,期间动画的记录媒介也从VHS→LD→DVD→BD,然而变的只是记录载体,曾经占主导地位的制造商为了贩卖影碟也强化了销售商法。

而这些商法也渐渐地为“圆盘经济崩坏”立起了FLAG。

理由很简单,总结起来就是动画作品数的过剩供给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购买碟片的好处当然非常多,想看什么就看什么,而且画质也比在电视机上看要清晰得许多,还没广告,这就是影碟的魅力。广告群众能被这些魅力所吸引就会掏钱购买,制造商当然也不亦乐乎。然而由于网络技术的发达与普及,现在人越来越没有看电视的习惯。看想的电视还要先知道节目的播出时间,而且还有广告,对于没有这个习惯的人来说,电视反而成为了累赘。而且刚才提到的影碟的魅力,利用网络都办得到,随时随地都能看,只需要手机等携带平台即可轻易操作,而且碟片较高的金额外,DVD的话数少还需要换碟,影碟的收纳占空间等负面要素,利用网络也就没了这些负面要素。

也就造成了现在碟片购入者逐渐减少的局面。

动画影碟制造商的商法非常简单,因为影碟有你在电视上看不到的内容,只有通过影碟才能看到,所以有人买,有的观众会为了动画本身买,有的会为了包装和特典买,倘若这些购入动机都没了或者不吸引人,圆盘经济模式也就逐渐不成立。

但是你说现在不就是没什么人买碟了吗,圆盘经济模型是不是就此崩坏了呢?里见哲朗作为业界内部人士是这么解释的,圆盘确实是越来越难卖了,但圆盘经济模型还谈不上崩坏,因为目前并没有特别引起极端的现象,那些影碟的制造商也没有倒闭。更何况,动画数量并没有减少。这就是制作委员会方式的功劳。


站在风口浪尖的动画经济与未来

为什么说这是制作委员会方式的功劳呢?我们再来回顾下,制作委员会的作用是什么。制作委员会,一般又由多个公司出资,之后持有主导权的干事公司基于出资的比例进行分配利益和风险。那这说明了什么呢?我们能知道制作委员会里都有些什么公司,比如负责将版权卖给海外的、授权给商品制造厂进行商品化的、管理音乐版权的、负责书籍和资料出版的、改编成游戏的、贩卖动画实体的、做线下活动的等等,但我们并不能准确地知道他们投资所占的比例。这个在里见哲朗的文章里就告诉我们了,现在影碟制造商的出资比率早就大不如前了,也就是他们出资的少,有赚钱的话拿到的分成少了,如果亏本了也少承担一些风险。

近几年弥补了“影碟贩卖”这块的就是“海外贩卖”与“商品化”。

投资一部动画在商业上的成功是什么,谁都明白就是“投资金额<回收金额”。而制作委员会方式也就意味着,制作委员会的总回收金额并不需要完全靠影碟卖出的金额来弥补。

当然因时而变,随事而制,这样的比率变化这也是这几年的娱乐电子数码化才发生的改变。反观音乐市场,如今CD所占的比重不如“网络发布(配信)”与“演唱会(LIVE)”。时代瞬息万变,过去只能通过“现场”才能感受到的音乐,通过磁带、黑胶唱片、CD、DVD、BD等载体的登场与普及,超越时空就能在世界各地任何时间都能感受到,然而由于技术的成熟与网络的普及,这些载体的价值反而减去,也就产生了“只有在这个地点这个时间才能够享受到”的感受,现场演唱会的价值也就再次被人审视。不过就算到了现在,日本的音乐市场也能够感觉到CD的存在感。这大概是在如今网络发布成主导的世界范围内最神奇的异例,这也是圆盘经济模型还能在日本动画市场生存的原因。

今后也许影碟贩卖市场要回到以往的规模大概是越来越难了。虽然同样是娱乐媒介,但音乐产业的“网络发布”与“演唱会”是无法与动画产业进行置换的,毕竟其本质的“便利”与“体验”还是有所不同。

这俩要素也可以说是今后动画商业的方向。关于便利,今后也许不依靠电视播出的动画会越来越多。但并不是世界各地都能连接YouTube、iTunes这些网络映像界大头;关于体验,动画虽然没有音乐的“现场”这种机能。但是“去电影院看剧场版动画”“边看电视边刷Twitter”这些体验。

就像音乐的一样,从现场到网络,又从网络回到现场,没准动画在将来也会再次回归过去那样。里见哲朗把今后的方向瞄准到海外,利用“海外贩卖”以玩具、文具为首,活用“商品化”,将这些商品扩张到海外乃至全世界,相信海外也有不少购买与收藏影像制品的需求,倘若今后活用“海外贩卖”与“商品化”,不如说这个“圆盘经济的崩坏”反倒是另一个“经济模型”的开始,是一个新的转机,里见认为这反而是“回归”的表现。

封面: 《Classroom☆Crisis》

© LIAR / Anitama

文章标签商业商业运作
相关阅读
评论

贩卖动画本身的想法挺好的,如果有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像steam那样)来买就好了。

#33人造人136号[引用]

1

喜+1吗\uD83D\uDE02

#36人造人158号[引用]

2

#38人造人136号发表于 2017-02-10[引用]

那对动画制作方来说也是好的啊\uD83D\uDE02

#37人造人46号发表于 2017-02-02[引用]

实际上就是现场→载体→现场这样的一种螺旋回归,与其说是圆盘经济的崩坏,不如说是信息化的大势所趋,就像邮政一样,信息化导致了寄信这种方式的消亡,但是同时电商的出现又使邮递这种方式变得异常火爆。

重复引用已隐藏 [点击展开]
#36人造人158号发表于 2017-01-31[引用]

喜+1吗\uD83D\uDE02

其实这里就有个问题了,你是为了热爱这部作品买圆盘还是为了销量榜而买圆盘呢?

#8人造人150号[引用]

1

你这个逻辑很奇怪啊,关心销量的人买圆盘的原因是因为喜欢这部作品所以希望能了解更多有关它的知识,进而接触并开始了解动画销量等等知识,然后再考虑买碟片为制作委员会做一点小事;为了销量榜买碟片的是什么道理?因为我喜欢看数字所以掏钱买碟片?我是从来没听说过世界上还有这种人,莫非阁下周围有?

#12人造人27号[引用]

2

简单地说,不计入销量榜的海外版碟片,会有销量党支持吗?

#14人造人150号[引用]

3

粉丝不喜欢海外版的碟片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一般非日版碟片的画质普遍不如日版,一张碟装几十乃至几十集的情况比比皆是,偶尔有比日版好的大多数也只是旧番的BOX;另一个就是欧美的发行方基本上都是买断了日本动画的版权的,买他们的碟片对日本那边没什么意义。至于销量榜什么的,现在买旧番碟片的人也不少,旧番的碟片如果不一次性卖出几百张也不会在O榜体现出来,但版权方却是实实在在有收益的(偶尔会出现许多年前亏损严重的动画在没有后发的情况下最近突然回本的新闻),这说明了买日版碟片也不一定和所谓的销量数字有关,买的人更多考虑的是对委员会的支持或者对特典的支持,而非日版碟片这两样基本上都不占。对狂热粉丝而言,买非日版的唯一理由,大概也只有价格便宜方便收藏这两点了。

#21人造人27号[引用]

4

买碟不就是为了收藏么?

#23人造人150号[引用]

5

#35人造人197号发表于 2017-01-31[引用]

好像几年都没买过碟了,最近的就是eva那套bd了。。。

#34人造人197号发表于 2017-01-31[引用]

扑街a大概说的是a爹吧,fgo手游那个。

#33人造人136号发表于 2017-01-31[引用]

贩卖动画本身的想法挺好的,如果有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像steam那样)来买就好了。

简单来说,日本经济模式还停留在国内意识,就是本来只打算卖给日本人的,所以我们国外的买就要花更大的代价,如果像手办界的Alter总代这样都有什么海外分部并且价格合理,绝对是能打破特典商法束缚的。等日本人意识到国内的钱榨不出来了自然就会往海外靠,扑街A和泡菜开微博就是很好的例子。

#26人造人99号[引用]

1

扑街A和泡菜是指?

#27人造人154号[引用]

2

#32人造人132号发表于 2017-01-30[引用]

泡菜是波丽佳音吧

#31人造人48号发表于 2017-01-29[引用]

所以现在中国买日本动画的播放版权越来越贵…已经是2年前的十倍了

重复引用已隐藏 [点击展开]
#30人造人15号发表于 2017-01-28[引用]

就现在的中日关系,除了一些绝对的大企业能冒险,大多数都不敢

重复引用已隐藏 [点击展开]
#29人造人113号发表于 2017-01-28[引用]

a是指aniplex,后面那个不知道……

#28人造人117号发表于 2017-01-28[引用]

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没了卖盘的商法,我们上哪看无和谐和高质量的动画?

重复引用已隐藏 [点击展开]
#27人造人154号发表于 2017-01-27[引用]

扑街A和泡菜是指?

#26人造人99号发表于 2017-01-27[引用]

简单来说,日本经济模式还停留在国内意识,就是本来只打算卖给日本人的,所以我们国外的买就要花更大的代价,如果像手办界的Alter总代这样都有什么海外分部并且价格合理,绝对是能打破特典商法束缚的。等日本人意识到国内的钱榨不出来了自然就会往海外靠,扑街A和泡菜开微博就是很好的例子。

#25人造人37号发表于 2017-01-26[引用]

期待新的经济模型的诞生……

重复引用已隐藏 [点击展开]
#24人造人27号发表于 2017-01-26[引用]

收藏是一方面,好多人是想对制作组表示支持,对那些staff厨和公司厨来说更是这样。

重复引用已隐藏 [点击展开]
#23人造人150号发表于 2017-01-26[引用]

买碟不就是为了收藏么?

该楼层已被删除。

#7人造人54号[引用]

1

中国都是配信,买碟的才几个

#15人造人122号[引用]

2

该楼层已被删除。

#18人造人54号[引用]

3

#22人造人93号发表于 2017-01-26[引用]

大厂牌(环球旗下DG、DECCA什么的)CD还是很支持的,BD......说实话不是剧场版就比较鸡肋了

重复引用已隐藏 [点击展开]
#21人造人27号发表于 2017-01-26[引用]

粉丝不喜欢海外版的碟片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一般非日版碟片的画质普遍不如日版,一张碟装几十乃至几十集的情况比比皆是,偶尔有比日版好的大多数也只是旧番的BOX;另一个就是欧美的发行方基本上都是买断了日本动画的版权的,买他们的碟片对日本那边没什么意义。至于销量榜什么的,现在买旧番碟片的人也不少,旧番的碟片如果不一次性卖出几百张也不会在O榜体现出来,但版权方却是实实在在有收益的(偶尔会出现许多年前亏损严重的动画在没有后发的情况下最近突然回本的新闻),这说明了买日版碟片也不一定和所谓的销量数字有关,买的人更多考虑的是对委员会的支持或者对特典的支持,而非日版碟片这两样基本上都不占。对狂热粉丝而言,买非日版的唯一理由,大概也只有价格便宜方便收藏这两点了。

其实这里就有个问题了,你是为了热爱这部作品买圆盘还是为了销量榜而买圆盘呢?

#8人造人150号[引用]

1

你这个逻辑很奇怪啊,关心销量的人买圆盘的原因是因为喜欢这部作品所以希望能了解更多有关它的知识,进而接触并开始了解动画销量等等知识,然后再考虑买碟片为制作委员会做一点小事;为了销量榜买碟片的是什么道理?因为我喜欢看数字所以掏钱买碟片?我是从来没听说过世界上还有这种人,莫非阁下周围有?

#12人造人27号[引用]

2

买一份和买三份的区别

#13人造人106号[引用]

3

#20人造人27号发表于 2017-01-26[引用]

买三份的也是先喜欢上这部动画(当然,也有可能是喜欢是碟片的某个特典),再考虑为销量做贡献的,并没有涉及不喜欢动画只喜欢销量榜的情况啊

#19人造人50号发表于 2017-01-26[引用]

作为买盘不见数字浑身难受的销量厨来说下个人想法:首先要买当然首先要喜欢作品本身,否则有啥意义。其次,会选择能记入O榜的方式,因为日亚直邮省了消费税但是多了关税以及邮费较高,相比某些代购网站并不能省多少,还不如喜+1。至于海外版的圆盘,首先能发行的动画数量很少,其次某些发行商还真没那么良心。拿电影比本来就不合适,因为日本深夜动画就是小众。

#17人造人104号发表于 2017-01-26[引用]

这年头盘子不好卖啦,日本不知道,中国已经很少有人看电视了吧?

#16人造人122号发表于 2017-01-26[引用]

举个例子: 一部日本TV动画的美版蓝光合集(普通胶盒装,有英语和日语配音以及英语字幕):19美元 这部日本TV动画的日版BD-BOX(豪华礼盒,只有日语配音,无任何字幕):22000日元 卖碟说到底是卖影像内容,有多少海外观众会为了一些很占空间邮费又贵运输危险的实体特典,舍弃本土发行的便宜正版碟、而多花两百美元去买没有包含当地语言的日版碟?(说实话我很多日本动画电影买的都是台版、美版、英版蓝光) 一卷初回限定版TV动画,里面只有48分钟的两话正片,加一段声优特番,没有任何字幕,价格约600元人民币。而600元接近台版魔戒三部曲加长版蓝光的价格,包含总长十个多小时的魔戒三部曲加长版正片,以及超过26个小时的幕后花絮,并且所有花絮和12条评论音轨全部配有中文字幕;这六百元也差不多够买两份权力的游戏全六季美版蓝光套装。 我个人认为日本动画想要多卖碟,出路不在于追求特典的少部分核心粉丝,还是应该想想薄利多销。本来就不是什么高端的艺术,何必做得那么小众呢?

该楼层已被删除。

#7人造人54号[引用]

1

#15人造人122号发表于 2017-01-26[引用]

中国都是配信,买碟的才几个

其实这里就有个问题了,你是为了热爱这部作品买圆盘还是为了销量榜而买圆盘呢?

#8人造人150号[引用]

1

你这个逻辑很奇怪啊,关心销量的人买圆盘的原因是因为喜欢这部作品所以希望能了解更多有关它的知识,进而接触并开始了解动画销量等等知识,然后再考虑买碟片为制作委员会做一点小事;为了销量榜买碟片的是什么道理?因为我喜欢看数字所以掏钱买碟片?我是从来没听说过世界上还有这种人,莫非阁下周围有?

#12人造人27号[引用]

2

#14人造人150号发表于 2017-01-26[引用]

简单地说,不计入销量榜的海外版碟片,会有销量党支持吗?

重复引用已隐藏 [点击展开]
#13人造人106号发表于 2017-01-26[引用]

买一份和买三份的区别

重复引用已隐藏 [点击展开]
#12人造人27号发表于 2017-01-26[引用]

你这个逻辑很奇怪啊,关心销量的人买圆盘的原因是因为喜欢这部作品所以希望能了解更多有关它的知识,进而接触并开始了解动画销量等等知识,然后再考虑买碟片为制作委员会做一点小事;为了销量榜买碟片的是什么道理?因为我喜欢看数字所以掏钱买碟片?我是从来没听说过世界上还有这种人,莫非阁下周围有?

#11人造人164号发表于 2017-01-26[引用]

比起圆盘经济 我更想知道贵社的枕营业下文。。

#10人造人69号发表于 2017-01-26[引用]

BD本身就生不逢时~

#9人造人91号发表于 2017-01-26[引用]

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uD83D\uDE02 估计是太忙了过糊涂了hhhhh

#8人造人150号发表于 2017-01-26[引用]

其实这里就有个问题了,你是为了热爱这部作品买圆盘还是为了销量榜而买圆盘呢?

#6人造人50号发表于 2017-01-26[引用]

还有我觉得目前也没必要就去宣扬圆盘完全不重要,圆盘依然是最关爱杂鱼的成本回收手段,而且一般半年内就能回收完成。连圆盘都卖不出的深夜动画商品化一般也难以卖出,当然了海外资本带来的泡沫又是另一回事了。

#5人造人190号发表于 2017-01-26[引用]

受教了,希望海外市场更加规范成熟

#4人造人50号发表于 2017-01-26[引用]

我记得原文里90年代的变化是两点啊,一是制作委员会的普及,二是深夜档期和UHF局的开拓。

#3人造人81号发表于 2017-01-26[引用]

“不是世界各地都能连接YouTube iTunes”(

#2人造人105号发表于 2017-01-26[引用]

anitama的编辑们今天就把春节假期过完了么

#1人造人42号发表于 2017-01-26[引用]

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应该是春节前最后一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