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嘉宾资料】
中村亮介(Nakamura Ryosuke)
1976年生,动画监督。东京大学毕业后,于1999年进入MADHOUSE,直至2010年5月转为自由之身。MADHOUSE时代以《魍魉之匣》(2008年)监督出道。之后监督了《青之文学系列 奔跑吧梅洛斯》(2009年)、《被狙击的学园》(2012年)、《AIURA》(2013年)、《灰与幻想的格林姆迦尔》(2016年)。作品类型丰富,覆盖拼盘作、长篇剧场、短篇、普通TV等多种作品形式。并形成了一套以人设细居美惠子、美术监督金子英俊、摄影监督五十岚慎一、CG监制菅友彦、剪辑肥田文所组成的固定制作班底。近年来还大量负责动画的OPED的分镜演出,代表作有《野球少年》(2016年)ED、《3月的狮子》(2016年)ED、《机动战士高达 铁血孤儿》第二季(2016年)ED、《来自深渊》(2017年)OP等。
■王道奇幻作品《灰与幻想的格林姆迦尔》
——接下来我们要聊到您的最新作品《灰与幻想的格林姆迦尔》(2016年),能不能介绍一下这部作品起步的经过?
中村 之前我们本来在为另一部奇幻作品做准备工作,然而很遗憾,那个企划最终流产。但是整个团队已经进入了一种做奇幻作品的状态之中,所以即使那个企划已经没了,大家依然保持了一种“下一部要做奇幻”的心态。这时候我们就从东宝的制片人那里接到了《灰与幻想的格林姆迦尔》的邀约。而且我一读原作小说,这部比之前准备那部作品还要更有趣嘛好不好(笑)。而为之前那个企划的准备的一部分内容只要稍作调整,也可以运用到《格林姆迦尔》之中,所以我就回复说很有兴趣。之后又和原作者十文字青老师碰面,我确信十文字老师是一位很好的合作对象。于是整个项目就正式开始运转。
——关于动画化,十文字老师给团队提了怎样的要求?动画化时有没有遇到什么难点?
中村 十文字老师就一句话,“随你们喜欢做”。然后我回答“这肯定不能随我们喜欢啊”。当作品从小说转移到动画这一媒体时,必然不可能完全照搬。但是就算无法照搬,我们也会在制作中对原作抱有最大的诚意。我作为监督所信奉的一句座右铭,就是对原作“未必要忠实,但是要诚实”。而在制作过程中,确实有几个难点使得我们难以对原作进行忠实的沿用。比如剧情方面,有个词叫“字里行间”。我觉得字里行间在小说与影像中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小说的字里行间可以烘托气氛,留出的间隙能够让读者自行进行脑补。但一旦转变成动画,这些部分就不能这样简单略过,而是需要一定程度补完的。反过来说,有些小说中黑底白字写出来的内容,放到动画中反而可以视作字里行间而删除或是略写。再有一点,就是作品的主题。小说的单位是“卷”,每卷可以有不同的主题。但是一季轻小说动画,往往包括多卷小说原作。如果随着小说每卷换主题的趋势,动画也在途中改换三四次主题,这作品的味道就变了。所以在做系列构成的时候,我要求在动画拍到第二卷内容时,必须要对第一卷的主题进行回顾,使得两卷内容间的主题不至于发生太大跳跃。这种剧情重组是我们修改原作剧情内容时的基本方针。
——确实和原作相比,关于最初的小队带头人的马纳多的回想戏很多。
中村 是的。原作第一卷的主题是“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在这个世界当小队队长应该怎么行动”,但这个主题到第二卷就换了。所以为了不至于让第一卷的主题失去延续性,我们在剧本结构上便给死后的马纳多安排更多戏码,让他扮演一个主人公内心对话者的角色。在此基础上,把主人公在TV中的目标设置为不单单是模仿马纳多的队长角色,而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队长形象,以他自己的身份去领悟到某些东西。
——您说到这些“主人公自己”的内容,让我们想到《格林姆迦尔》把主人公们一上来都设定为平凡而弱小的人,这在最近的奇幻动画中不怎么多见。中文里有一个词和日本的“俺tueeee”对应,叫做龙傲天。这种设定最近似乎在日本动画中有所增多。
中村 原来中国也有这种说法啊。但我觉得,其实主人公一上来很弱的设定,或许现在看来稀奇,但在过去的奇幻作品中,这反而是王道路线。但是这几年的日本,在经历轻小说热潮之后,“成为小说家”等网络平台上刊载的奇幻作品逐渐占据主流,动画化也开始增多。以奇幻为题材的轻小说,大多是对传统的奇幻作品进行了解构与重构。而“成为小说家”则更进一步,他们对奇幻轻小说进行解构重构。这一个演变过程很有意思,而这和科幻作品历史其实也有些相似。其结果便是轻小说对当年的王道奇幻进行反套路后,又遭到网文奇幻的“反反套路”。套路的几多转折,使得过往的王道奇幻风格放到现在反而显得新鲜。而我们制作组也意识到,这其实就是这部作品的独特风味。
——按您这么一说,《格林姆迦尔》其实是按照传统王道奇幻的方式去拍的?
中村 是的。我读原作的时候,脑中浮现的是《巫师》系列和《勇者斗恶龙》系列这些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始的RPG游戏世界观。所以我对声优讲戏的时候,会先说这么一段:“我人生中第一次玩的RPG是1986年的《勇者斗恶龙1》。初代的开篇剧情中,主人公先来到初始王城谒见国王,从国王手里领钱后需要去邻镇买装备。虽然王城离邻镇一共就几步路的距离,但是这几步路也算是野外地图,有极低的概率会在这几步路上遇到怪。于是我第一次玩的时候,就赤手空拳撞上了怪,小命就丢了。我就想这游戏得是多难啊(笑)。”所以说,我在读原作的时候,读到了主角们刚来到这个世界时的惴惴不安,以及对自身弱小的危机感与愤懑。我就心想,这份感情我感同身受啊(笑)。从我的年龄层来说,这一系列游戏对我恰好是根深蒂固的回忆。所以我也对声优们表示,希望把这些传统奇幻的有趣之处发挥在这次的作品之中。而这并非单纯的怀旧,反而是对于时至今日此类作品已经变得稀有的这一状况进行充分理解后的意图。
■插曲和距离感
——说来《格林姆迦尔》的插曲入戏方式也不甚常见。
中村 日本作品里放插曲的本就不多,但是好莱坞电影里就经常会使用。刚才我提到过我比较喜欢MV,我个人对于音乐和影像的组合能够感受到一种独特的快感。在动画里,无论迪士尼还是皮克斯,都很喜欢放插曲进去。比如说《汽车总动员》(2006年)中,回想当年六十六号公路繁华景色时那场戏所用的插曲就充满魅力。所以我也想挑战一下这种演出方式。而这也是我第一次在动画中经手插曲戏,确实观众的一些反响让我未曾预想到……。
——您具体是指?
中村 比如说第四集最后的插曲,那里在插曲放完后又进了一次ED。观众对于这一点的评判就不怎么好。了解动画制作方式的人可能知道,OPED和正片是分开做的,所以ED在我的想象中和正片是分割开来的。结果没想到有不少观众表示连放两首歌很难受,这确实出乎我的意料,而这一反应对我来说也很新鲜。这是因为对我而言,第四集最后那场戏并不是一场有资格用特殊ED配演职员表字幕的戏。而关于插曲的演出效果,实际上观众的反应是两极分化的。从我个人意图来说,我并没有想把第四集最后的插曲用来催泪。之前还在身边的人忽然消失了,这时候的主角一行所表露出来的并非是简单直接的悲伤,而是“尚未完全接受”的丧失感。这场戏里我的演出目标就是表达他们尚未平复而不知所措的感情。
而实际上,剧情结构上也是这么安排的。男主接下来整整一集都抱持着这一不知所措的迷茫心情,直到第五集最后才终于流下泪水,而这次流泪就意味着他的感情终于理顺。而这段感情的推移方式,在整部作品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段关键剧情。从我个人的想象来说,我不清楚“放歌=感动”这一对于音乐使用的约定俗成感来自何方,但确实日本人之中,抱有这种意识的人比我想象的要多出很多。我个人是希望音乐能够得到更加自由的使用,而不是被简单归类和贴标签。所以我会继续研究这个方向,并以别的形式再做挑战。而除去这些有争议的地方,其他的插曲戏实际上还是收到了我意图之中的效果,让我感觉不错。
——从中国人的视角看来,《格林姆迦尔》似乎通过这种形式的演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这让人感觉非常有日本社会的独特味道。
中村 这个意见很有趣,或许就是这样。原作中虽然没有明确写出,但是动画化的时候,我直接对声优们表示:“我觉得被送到异世界之前,这群主角在现实世界的人生中应该都或多或少地抱有人际关系上的问题。”比如说关于梦儿,或许对于中国观众而言有些难懂,但是梦儿讲的关西话其实是伪关西话。原作的设定里清楚写着,她的伪关西话是有意为之的。实际上,当她遇到突发情况时脱口而出的台词就变回了标准日语。所以我就开始思考为什么梦儿回有意采取这样一种说话方式。在我的解释中,我觉得她是依靠这种说话方式来和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她表面上看起来很开朗,但是她在现实人生中,或许因为在人际关系上发生过种种失败,最终才导致她采取这样一种依靠切换说话方式来和他人保持距离的姿态。
——那您觉得马纳多这样看似完美无缺的角色,实际上在人际问题上也有问题?
中村 我确实是这么解释的,当然这只不过是我的想象。比如说第三集中他自己说了这么一句台词:“我并不是一个有资格被大家像这样称作队长的人”。这句台词原作里就有,我当时就觉得非常好,印象极深。所以动画里的那场戏的结构便是为了以这句台词为目标而设定的。
——您提到了距离感的演出,这部作品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对话之间的间隔”被控制得非常绝妙。既然您亲自担任了音响监督,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些间隔是让声优配音时您给的指示呢,还是在剪辑阶段微调的?
中村 两者都有。我在剪辑的时候,会非常注意对话之间的间隔并予以调整。因为我自己就对于间隔有很高的要求。然后有一点,或许由于间隔的存在,有人会认为这部作品的台词偏少,其实不然。从总体的台词量来说,本片和普通的动画基本没有区别。我们依靠台词速度的缓急来营造出有张有弛的效果。比如说日常对话的节奏,其实本片要快于普通的动画。当然,那些需要尽量拉长停顿的戏,我们自然也不会吝惜时间。一般而言,动画的配音是先有画面,声优根据画面上的台词时间点进行演技。但这种配音方式,在对演技要求较细的时候,往往成为一种桎梏。所以在这部作品中,有几段戏收录的时候,我给声优的指示是“画面只是参考,大家可以自由演”。声优演完后,我在台词剪辑的阶段再进行间隔的调整,前后顺序的调换,以及和画面的配合。所谓表演时演员的感情,有些时候就好像杯子里溢出来的水,必须得先把自己的内部用某些东西填满,否则是演不出来的。而且对于《格林姆迦尔》这样的作品来说,这类感情尤其重要。在处理这类感情的时候,“演”的意识太强,“表现”的意识太重,反而会适得其反。这种情况下我会对声优说:“这段戏在你自发想配之前可以先跳过不录。”也不要求他们配合画面。
——原来那些非常真实的演技是这么来的。
中村 我对于真实的演技是有要求的。如果演戏时带着一种“演戏”的心态,演技会倾向于“演戏的演技”。所以在这部作品中,我尽可能地使声优们摒除演技的意识。这一配音思想就是我担任这部作品音响监督时的核心思路。
(未完待续)
封面: Anitama
© 酱牛腱 高濑司 / Anitama
不惜花时间增加间隔,难道不是正好省经费吗,说的这么好听。
所以说出不出第二季
希望能出第二季
比宇宙更远好像也有以及连放两首歌,可能曲风的关系倒不觉得很突兀……
小说后面挺期待怎么动画化,如果出的话,感觉第二季有点难把握住。
我也觉得连放两段歌曲不太好,插曲把ed冲淡了,ed就像是多余的赠品。
人际交往果然是现代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啊
距离感是现代社会的普遍特征呢,我大概是因此反而感到了些许亲切
这种注重解析角色每个时刻不同感情的演出可能才是我喜欢灰幻的主要原因……
啊,每个访谈都是受益匪浅
非常非常喜欢灰与幻想的格林姆迦尔
灰幻是不会出第二季了吧。
小说后面就很王道了,我更喜欢动画塑造的日常生存氛围
什么时候才更新渡边信一郎的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