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为声优的第一步

大沼弘幸讲述“事到如今不便向人讨教却不可不知”的声优业界基本常识

Audio|izumi2017年6月2日 6时20分

很多时候,当我们进到某个行当才发现,之前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走错了弯路。回顾以往,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早知当初……”的感慨。而本栏目主要是业内人士大沼弘幸对有志于声优事业(日语声优)的同学们的入门级科普,同时也不失为对其他行业的一种借鉴。音频链接

就大沼迄今为止接触周围从事声优学习的人的体会,经常会惊奇地发现,这些人怎么会在不具备最“基本常识”的情况下,就稀里糊涂地进到了这一领域!?当然,这不能全怪他们,相关产业也的确有意无意地在回避这类问题。不仅限于声优业,其实从老早开始,媒体也一贯有“轻行业内情、重作品介绍”的倾向,几乎不愿提及“内幕”。可当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从业人员实在“忍无可忍”,便陆续有人站出来“爆料”,然后就有了动画人“贫苦悲惨人生”的报道,直接导致大量“知情群众”纷纷绕路。

大沼认为,通常,人们在进入常见的行业之前,会很自然地主张自身的“知情权”,因此,他对动画行业片面强调“梦想”、“向往”的导向持保留态度。以他这些年的见闻,先被“忽悠”一头扎进来,后又被现实巨大的反差惊呆的“小伙伴”实在太多太多。站在一名入行多年的“大叔”的立场,他有时候也真替那些“懒”孩子们感到捉急,既是诚心入行,好歹也做一下最起码的功课呀,先是一时冲动、心向往之,随后又在无情的现实面前失望、幻灭,都是典型的对时间、金钱的巨大浪费。

随着此类“受害”人数的逐年上升,正当大沼逐渐感觉是到了该给这些“热血青年”揭揭积重难返的声优界内幕的时候,也可能是英雄所见略同吧,近期,大塚明夫、关智一等知名声优均在自己的著作中言辞尖锐地挑明了业界的种种弊端,并引发了坊间的热议。也从侧面说明,那个年代的人们开始觉得,自己有必要“发发声”了。大沼本人并非声优,属于“外野”,但作为长期以来的一名旁观者,他会从与演员略微不同的视角,剖析其中的门道。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本节目是大沼个人主持的多档节目之一,而其余大多数都以他为主讲,可这回,作为内部人士,他真心无从知晓广大听众的知识盲区,只有当被问到具体的问题时,才会惊觉对方竟会对该事毫不知情,所以,他希望听众们能够踊跃邮件提问,而他本无意中伤他人,但会在“禁区”边缘尽量知无不言。且即便是最“朴素直白”的问题也无需有所顾虑,诸如,关于报酬、何时能拿到台本?等等,总之,欢迎各位对小到“个人收入”,大到“业界体制”等感兴趣的话题展开广泛的提问(用日语),事先声明,对个人信息绝对保密。

言归正传,第1回的内容主要是入门篇,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成为声优的相对“正规捷径”。

在日本,最常见的两条培养声优的途径自然是专科学校和声优养成所。但据大沼观察,大伙在做选择时普遍比较“想当然”。一般的动画杂志都刊登这方面的广告,他就经常碰到一些人,会以哪家广告的门脸大为依据而选哪家Orz。这也无可厚非,但一样是挑学习机构,总归是找更正确、更适合自身条件的为好。再说,学费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在大沼看来,有懵懂群众始终未能搞清在两者间做选择的基准。而大沼本人身处游戏行业,做了约15年的游戏科讲师,作为教授方,他十分清楚专科学校的利与弊。

先从择校须知讲起吧。大沼首先提到最最不可取的做法。因为,绝大多数想当声优的人,往往是出于对某位动画声优的喜爱,自然而然便生出想要成为他/她那样的声优的想法。而这些人的下一步行动就是跑去查偶像们曾经就读过的院校,得知人家是从哪家养成所毕业的,便决定自己也要去那家。大沼毫不客气地指出,这恰恰是最大的“昏招”。尽管大沼不是很想扫各位的兴,但理由简单而“残酷”——出类拔萃的人才,无论从哪家学校毕业,迟早都能功成名就。这就跟千万别以为“谁进哈佛都能成为比尔盖茨或扎克伯格”是一个道理,完全取决于个人资质,与所谓的“校方培养”并无多大关系。

但也不是说平常人就真两眼一抹黑了,最具操作性的择校方式是,先明确自己的内心的真实志向。在此,以一个对声优行业所知甚少的高三女生为例,产生想当声优的想法时,先问问自己,将来是想成为TV动画的声优、还是吹替、亦或是Drama CD(广播剧CD)的配音?如果连最低限度的目标也没有,茫茫然一心想做声优,岂不是太无的放矢了。而且,可以肯定,这中间会有许多人将声优等同于“TV动画声优”,可声优真正的定义却是:能用声音演戏的人,可见这里头就存在理解“误区”。

由于业内的每个事务所各有偏重,要是想成为TV动画的声优,就应该选择旗下拥有众多TV动画声优的声优事务所。比如TV动画声优界的头块招牌青二production、以及81produce;吹替的话则要数Mausu Promotion,徘协也有不少动画配音人员,但还是吹替更强些。像这种,稍稍查一下自己关心的声优所属哪家事务所,大致就能推算出来了,以此为标准,再研究自己是该去青二下面的养成所还是别家。

照理说,从哪家养成所出来,就应该能获得去相应事务所参加声优试镜的机会。但并不代表从养成所毕业,就能立即成为声优。最终能成为声优的大概是10%左右比例,这还是比较乐观的估计。而如果是从专科学校毕业,理论上可以参加各大声优事务所的试镜,当然还得取决于专科学校本身的规模。由此得出,假如是想成为动画声优或译制片吹替的同学,还是选在某方面具有优势的声优事务所附属的养成所比较务实,其他还没想好细分领域的同学,则建议选择专科学校。选专科学校的另一个好处在于,毕竟有学校的名分,相比养成所更能争取到家长的支持。学制为2年,只当是读个短大,更容易说服父母。

假设刚才的高三女生进到了专科学校,但问题又来了,大多数由动画粉丝转而求学的同学只知道自己喜欢动画,并不具备半点表演基础,这种人在专科学校中占比极高。对于这部分零表演经验的人,专科学校的门槛显得更低一些。同学们可以以此为“缓冲期”,边学表演,边寻找今后发展的方向。等毕业之后,再按之前的办法,找对口的养成所,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这是大沼推荐的最具可行性的操作。

只不过,大沼又说,专科学校学到的东西在实际工作中几乎派不上用场!虽然这种论调有些危言耸听,但身为讲师,平心而论,学校里能学到的都是些“有形”的“技能”。如:改善发音,腹式发声,滑舌练习(绕口令),尽是些“看得见”的成果。大沼教游戏类课程,如怎样写书、编剧,毋庸置疑是“内在”更重要,光有成堆华丽的辞藻,未必能写出好本子来。以此类推,在缺乏对所演角色理解的前提下,就算滑舌练得再溜也是白搭。

这里就牵出了日本教育的弊病,就是只要按照老师的吩咐做,成绩就会上去,很多人就是这样一路读到高中的。等他们进入专科学校,依旧会沿用此前的“惯性思维”,老师说啥就做啥,这样一来,学会的也只是“表面”功夫。试想,学生能把滑舌倒背如流,肯定会被夸奖。再经过一阶段,学会做一些约定俗成的“条件反射”式的表演,又会受到表扬……。这或许就是专科学校相较养成所最大的缺点,是给一百样不会的菜鸟准备的。

设想一下,请一名零基础的学生试着哭一个,此人卖力却拙劣的演技会让老师连连摇头,后经“调教”,学生学会了嚎啕大哭,得到了好评。但事实上真要演起戏来,是需要演员演出那种欲哭无泪的“无声”的悲伤。而专科学校的学生在这方面常常一根筋,大沼亲眼看到他们几乎百分百地将伤心处理成哭泣。但如果事先仔细推敲过剧本,就会得出此处不该哭的结论,因为有些时候,不哭就是比真哭更能传达出悲伤的感觉。而正是由于教师对学生千篇一律的指导,致使这类模式化的表演随处可见。虽不至于将此种表演经验一棍子打死,但至少得让学生明白,这绝不是全部。

这也是教师们难以启齿的原因,先前噼里啪啦地教了一堆,学生也照着辛苦练习,到头来却跟他们来一句“这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会让学生无所适从。但现实生活不是在校读书,唯命是从的好学生从来就不等同于好演员。优秀的演员要学会主动思考、分析角色,要懂得如何取舍,甚至某些时候要敢于和挑战“权威”。大沼建议打算以此为业的同学,在学生时代就要有这个意识,早作准备,切不可在收录现场理直气壮地回一句,“我们老师就是这么教的嘛”。

在此,大沼不禁吐槽,让学生大声说“是”似乎成了他所在学校不成文的校训,他在上课时为了确认学生是否听懂所提的那句“懂了吗”,学生不管听懂与否,都会不假思索地大声答“是”,可随便出道题抽人来做,便能看出对方根本是不懂装懂,简直让他哭笑不得。大沼顺便呼吁,要在日本的专科学校倡导“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教育。

话说回来,就算眼下日本有那么多艺术类的专科学校,但说到底,演戏是没法教的。至多像过去的师徒关系,弟子跟在师傅身旁,一点点的“偷师”,除此之外能够学到的都属于“技术”范畴。而技术这玩意,不用特意学也能慢慢掌握。例如,山口胜平当年在没有任何声优经验的情况下,被提拔为《乱马1/2》的男主。在不了解话筒用法,也不懂专业术语的状态下进到了录制现场。他本人自然心里没底,也经常闹笑话。其中最有名的段子是,音监对他说“在PAN(镜头移动)的时候开始念台词”,排练时,该山口开讲的地方,他却左等右等不说话。等到测试结束,乱马的熊猫老爸(CV:绪方贤一)问山口:“胜平,难道刚才你是在找面包(パン=PAN 同音)吗?”山口回答:“是呀,使劲找也没找到,倒是有看到饭团呢”,于是绪方连忙给他解释PAN是怎么回事,一部动画配下来,类似的笑话一抓一大把,但这并不代表山口无法胜任该角色。

由此大沼联想到,如今有人不在磨练演技方面用心,却偏偏爱“专研”一些耍小聪明的法子,就拿麦克风的使用技巧来说,职业声优在这方面很有心得,只需将脸稍微侧过去一点,就能轻易制造出不同的距离感。一个角色从远处奔过来的镜头,要是外行就会以为需要在录音棚里从远到近地往麦克风方向跑,但专业人士就只是从侧面到正对,连续改变对话筒说话的角度即可。不能不说是一种技术,但这种看过一遍也就会了,最关键的还是得扎扎实实地提升演技。大沼之所以说这些,是想提醒那些从专科学校毕业学生,不要有出了校门就万事大吉的想法,更不要因此建立起没由来的“自信”,切勿将考虑、解决问题的顺序弄反了。正确的流程不是先研究怎么摆弄话筒,而应该从剧情出发,想到要插入登场人物由远到近跑上来的戏,然后再想用话筒的技巧。这也不是说,在校期间就可以随便混混,会点总归比不会要强些,但倘若一味钻营“奇技淫巧”,则是彻底的本末倒置。

以上看似列举了专科学校的“种种不是”,但大沼强调,进学校还是有好处的!说白了,就是混圈子,认识人。大沼本人农村出身,“乡下人”想进某个圈子,很多时候根本找不到门路。从前的人就只能一个一个地登门拜访,据说,志村健(志村けん,喜剧演员、搞笑艺人)为拜师学艺,在碇矢长介(いかりや長介,同喜剧演员、搞笑艺人)家门口连坐了3天,最后,碇矢只得妥协收他为徒。时过境迁,现在也用不着这样的笨办法了,而进专科学校或是养成所正是一条有效路径。那里面的老师大都是业内人士,不是演员就是音监。有志于此道之人要利用在校期间,拉近与这些人的距离。说得再直白些,交了这么贵的学费,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拼的就是你结识了多少人头,究竟是赚是赔,成败在此一举。

对于那些能通过试镜,顺利进入事务所人自是再好不过。对于进不了的人,两年里光是练滑舌,应该没啥用场,绝对的赔本买卖。但也不必过早绝望,如果你跟教过你的某位老师比较熟络,且毕业以后也保持联络,可以跑去看他的演出,等在后台看到老师出来,上前打招呼、聊近况,坦白自己哪个事务所也没进,试着找老师商量。以大沼这样一路摸爬滚打上来的“老江湖”的经验,即便心中会嫌“熊孩子”碍事,有心将明天的对手“扼杀于襁褓之中”,可真见到晚辈当面求靠自己,却也不能真坐视不管,但同时,前辈们嘴上是打死也不肯说“我来帮你”之类的话的。正所谓“后生可畏”,在前辈潜意识里是乐见“弱者早些出局的”。

这中间确实有些复杂、扭曲,但在日本,前辈完全无视晚辈请求的情形并不多见。大沼就听动画行业的人说起,有人想成为演出家,首先就得画分镜,还得让懂行的人看,但做动画的人天天忙得要死,哪有闲工夫培养新人。所以,“不知死活”凑上去的家伙必定会遭遇各种冷眼,好在,前辈们嘴里老不情愿地咕哝着“凭啥非得帮你看分镜”,终究还是帮看的。等这些“皮厚”的新人熬过艰辛的一年半载,再抓住前辈一时“心血来潮”提供的机会,还是有机会看到曙光的。同理,在声优专科学校的学习阶段,就是要尽可能多地找寻未来能够“死缠烂打”的对象。有了这层人脉储备,上文提到的方法才有实施的可能。

封面: toretame.jp

© izumi / Anitama

文章标签声优
相关阅读
评论
#5人造人82号发表于 2017-06-21[引用]

真希望像这样的业内人士发声多一些,现在讯息获取途径方式是很多,也很方便,但关键就是又泛又滥啊,没有专业准确,精细的业内讯息,很多都被掩盖。感觉就很绝望。像声优,动画,游戏等等总是带着美丽的面纱显露在大众面前,本身很美好,但诞生它们的环境却是那么现实和骨感。还是赶紧多去混圈子,了解信息。

很好奇文章中提到的大冢明夫和关智一的著作是什么?

#2人造人196号[引用]

1

#4人造人124号发表于 2017-06-02[引用]

关桑的著作就是下面那个红色背景的配图啦,前不久出版的“声優に死す”

#3人造人116号发表于 2017-06-02[引用]

脸皮要厚www

#2人造人196号发表于 2017-06-02[引用]

很好奇文章中提到的大冢明夫和关智一的著作是什么?

#1人造人41号发表于 2017-06-02[引用]

前辈都是傲娇,脸皮要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