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苦,画画苦,众生皆苦

Anitama新声

Voice|谢枫华2019年12月13日 21时00分

科幻小说家柞刈汤叶听人提起御宅养老院,眼前就浮现这么一幕:

  • “我这辈子是再见不到比这更好的动画了。”
  • “毕竟这辈子也马上就到头了嘛。”

说着,两人相视一笑。

https://twitter.com/yubais/status/1204970733648003072


漫画原作者七月镜一说,他当年熬夜赶稿,在新人奖截止日期当天早晨终于完成了投稿作品的原稿,眼看来不及寄出,于是揉着惺忪睡眼奔赴出版社,把稿件直接投到了出版社的邮筒里,最终获奖出道。他将成功所需的“意志力”称作“死不放手”。

https://twitter.com/JULY_MIRROR/status/1203864689668542464


同人小说家きゅーび说,要说写小说苦在哪里,她认为在于没有能放空脑子进行的“机械作业”。画画的时候,有一些步骤,比如说画花纹啦、涂黑啦之类的,虽然还是要集中精力,但在某种程度上是“机械作业”。做这种事的时候,你可以听音乐、可以听人聊天。但是文字不管是哪一个步骤都不能这样机械作业化。这就很要命了。

https://twitter.com/9bee_16/status/1203664769783173123

轻小说作家铜大也赞成きゅーび的说法。他说,和漫画不一样,小说不能找个助手来说“请你来替我写相当于舞台背景的世界描写”。现代小说和口头艺术有相通之处,叙事口吻也是作品的一部分,很难交给别人。

文章是一次元的,原则上是从头读到尾,一条直线。虽然如果掌握了诀窍,也可以只追着关键词读,但这种读法并不适合于所有文章。

另外,因为语言是为了传达、记录信息而进化过来的,所以倾向于尽量压缩,若是汉字就更是如此。写文章的人,在脑海里浮现了想要表达的印象之后,再将其压缩成文字。如果把想到的东西全都写成文字,那会太过冗长;可要是压缩得过了头,读者脑内解压时还原的印象又会太过模糊。这可能是不可逆压缩的宿命。这种分寸拿捏非常困难。

因为写作中这种“语言化之前”的工作太多,所以大脑很容易疲劳。

https://twitter.com/bakagane/status/1203882511400460288


きゅーび的推文被转发开来,就出现了一些大家能够想象到的评论,激发了一场大家能够想象到的争论。因为实在太没有价值,所以这里都省略了。

漫画家洋介犬说,“写字的和画画的哪个更轻松”这种争论毫无意义,而且结论只会是“哪个都不容易”。但是,有一句话,他必须得说:

签名和写贺卡的时候,绝对是画画的更辛苦。

而且还非得是一张张亲手画的,不能是印刷的,不然对方还要失望!

https://twitter.com/yohsuken/status/1205018130277224449

封面: 《咯咯咯的鬼太郎》

© 谢枫华 / Anitam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