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Anitama新声

Voice|谢枫华2016年6月24日 21时00分

第12回MF文库J轻小说新人奖的第四季度预选结果公开,通过初选的作品名单中,赫然出现了一位81岁的老人的作品,引发网友热议。

这位住在长野县的81岁老人大月丈晴,向MF文库J投稿的小说题为《猫看到了》,从标题难以判断是什么类型的作品。

http://www.mediafactory.co.jp/bunkoj/award/result/#forth

经搜索可以发现,今年集英社的轻文学品牌Orange文库的小说大奖初选名单里,也有一位住在长野县的大月丈晴先生,很有可能是同一人物。遗憾的是,他向集英社Orange文库投稿的作品《大地赞颂》没有通过二选,未能出版问世。

http://orangebunko.shueisha.co.jp/novel-award/elapsed

由于集英社Orange文库官网没有公开作者的年龄,目前暂时无法排除MF文库J官网打错了作者年龄的可能性。但是同样通过MF文库J新人奖初选的,还有早乙女辽(50岁)先生的《魔导师隼鹰》、ハヅキユウスケ(53岁)先生的《The Little World》、山口史郎(51)先生的《仁美的银河旅行》等多达6位五十多岁作者的作品。看来老当益壮的轻小说作家志愿者,并不是孤例。


著名动画演出家、脚本家高山文彦有感于漫画影像化之难,在推特上整理了自己面临的一个难题:怎样在影像中还原漫画中的文字表现。

高山说,漫画里的文字表现,除了效果音和拟声词之外,可以分类成7种。

  1. 台词(基本是写在对白框里的文字)
  2. 心理表现(可能没有对白框,也可能是和1不同的对白框)
  3. 背景说明(作品中的世界和社会状况之类,可能没有对白框,也可能是和1、2不同的对白框)
  4. 文字影像(用台词来代替画面上的书信之类)

在大约1970年之前,漫画的文字表现主要就是以上这4种。这4种表现在影像媒体当中很容易还原,写成台词或者旁白读出来就是了。高山认为这是因为以手冢漫画为代表的战后漫画是在电影这一媒体之后才有的,所以是漫画发明了对白框、把电影里的表现手段用文字的形式移植到纸上。

但是从某一时期开始,漫画里的文字表现变得更加复杂多层化了。高山猜测这可能是少女漫画对表现手法的实验的功劳。他从读者的角度凭印象总结,在已有的4种之外,如今的漫画还多出了以下这3种文字表现:

  1. 不知道是心理活动还是背景说明的对白框
  2. 作者自身对作中人物或状况的吐槽(多以手写字体表现)
  3. 小状况说明(和3不同,这一种指的是对登场人物的状况说明,同样多以手写字体表现)

高山认为6和7这种手写字体就好像书信,作者偷悄悄地、有点不好意思地把幕后作者自己的看法告诉了读者。而在这两种表现之后,还出现了对白框里的文字配合场景变换字体等新的表现。

而漫画的读者一路下来,已经习惯了漫画这种复杂的文字表现的多层次性,可以在无意识中接受各种情报的差异,流畅地一路读下来。就算有磕绊的地方,漫画书籍的特性也使得读者可以放慢阅读的速度以便理解、或者是读完一遍之后再回过头重新看。

而漫画表现的这种多层性,也正是影像化遇到的困难之一。比如说如果在影像里直接照搬漫画中的手写字体,要是搞笑场景也就罢了,别的场景那只会让读者感到不自然。

昨天的新声里,另一位演出家田村耕太郎也探讨了媒体差异给动画带来的难题。要怎样才能克服这一难题,制作出有说服力的改编作品,动画人们都在探索各自的解决之道。

https://twitter.com/nkpnt571

封面: 《人生》

© 谢枫华 / Anitama

文章标签轻小说
相关阅读
评论
#4人造人72号发表于 2016-06-25[引用]

所以粉碎原作就好了嘛

#3人造人67号发表于 2016-06-24[引用]

写轻小说貌似也是一个不错的退休消遣。

#2人造人30号发表于 2016-06-24[引用]

想起jojo动画成为特色之一的拟声词

#1人造人33号发表于 2016-06-24[引用]

想到了文豪野犬动画里的文字。